湘村发现 105期:辰溪五宝田村
五宝田村是一个位于怀化辰溪县上蒲溪瑶族乡的小山村,这里海拔600多米,四周群山环抱,村子背靠大山,一条玉带溪从村前蜿蜒流过,自然环境优美。
据网上的资料资料显示五宝田村是由清康熙年间黄溪口的萧氏人家所开创,至今已有300多年了。整个村子座东向西,地形犹如一个撒开的鱼网,正撒向村前的小溪,这对笃信风水的古人来说正是一块绝佳的风水宝地。另外村前的田中有五个形似元宝的小土堆,所以这个村子被称作“五宝田”。
目前整个村子可以分为老院子区、新院子区、兰陵别墅和耕读所四个部分。
那天我翻山越岭走了3个多小时的山路才从溆浦的龙潭镇来到了这里,叙浦和中方县境内有很多烂路,但进入五宝田的乡村水泥路后反倒好了很多。
现在直接用导航软件就可以把你引到村子里,不得不感谢ZF感谢D!
这是村口的古井,水质清澈,还能作为饮用水。
来到村前的大坪里趁着有夕阳赶快航拍了一把,这个村子保护做得非常好!在核心保护区里完全没有现代建筑的痕迹,一眼望去都是统一的建筑风格,这点非常难得!
除了这个风雨桥用的钢筋水泥外,村头的这幅画让人陶醉。
五宝田村是2010年被公布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村,2011年成为湖南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
村口的这个耕读所是这个村子代表性建筑。这栋建筑建于清光绪年间,是萧氏家族秉承“耕读兴家”的祖训的教习场所,跟别的私塾不一样,它不但用来教书,而还可以储粮,是作为公仓使用的。
这个门匾额上的“三余余三”很有意思。
进到门里看见这个简介才明白了这个意思。原来“三余”是指“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雨者晴之余”,是提醒读书人要珍惜光阴,倍加努力,学足“三余”;“余三”即“三年之耕而余一年之食,九年之耕而余三年之食”,是要教育后人要勤俭持家,以备饥荒。
耕读所的主体是“宝凤楼”,两边是偏房、谷仓、牛栏,中间是晒谷坪。
宝凤楼三楼正中是一个圆形的大门,两边的木窗和门框上都有精美的雕刻,都是一些吉祥的图案。
这是一层的谷仓,全木结构。
地板下还有通气的小窗口,这种设计是非常合理的。
耕读所的东边是“蘭陵别墅”。别墅是指住宅之外用来享受生活的居所,这个蘭陵别墅是要体现萧家人对生活品质上的更高的追求。
蘭陵别墅共有两栋木制房子,始建于清嘉庆18年(1813年),蘭陵是中国古代的名邑,萧氏是古代蘭陵郡名门望族,据传当年汉代开国功臣萧何的幼孙萧彪官至待中,后因故被免官迁居东海蘭陵,从此形成了蘭陵萧氏。
如果无视那座水泥桥,这个风景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溪边的这一中一西两个门楼是非常抢眼的,这里就是老院子区了。
老院子都是外砖内木结构,四周有高大的封火墙包围,除了正门还有腰门。
这个中式门楼上写的是“师俭清风”,这个是有来头的,出自《史记 萧相国世家》,原文是“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曰:“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说的是萧何购置房子都是在偏僻的地方,建造房子不修围墙,他解释说:“如果我的后辈子孙贤能,自然会效法我的俭朴,不会嫌弃我留下的薄产;如果不贤能,那这种房子也不会被有势力的人垂涎而被夺走。”
老院子里都是两进木制穿斗结构的房子。
门窗上还保留有一些精美的雕花,可惜没有几个是完整的了。
大的院子的两进,因地势形成自然的落差,没有左右厢房。
这是村中唯一的一个西式门楼,也很漂亮,只是门额上的字已经完全看不清了。
这里沿着山坡用当地所产的玉竹石铺设的台阶、路面、房基和门框等。这种石头呈蓝绿色,应该是一种石灰岩,质地坚硬细腻,所雕刻出来的花纹经久不损。
在纵向的路上除了正门还有腰门,这跟湖南其它地方的古村落相似。
稍加留意就会发现村中横向的巷道里的房基下能看到这样的暗沟。原来整个老院子区的下水道都隐藏在路面的石板下,这些水沟都是沿着院墙而建,各户污水汇集到一起统一在村口的溪沟边排出。这样的设计能让整个村子都不会路面上积水,我们不得不佩服先人们的智慧。
新院子区位于老院子的后方,这里地势更高,大多建于上世纪70年代,全部是木制的房子,但由于这里完全延用了传统的建筑方法,所以跟老院子和自然环境完全融合在了一起。
傍晚,原本准备的车宿装备完全没有派上用场,原来就在村口的桥边就有民宿,价格不贵,能吃能住。
这里晚上凉爽宜人,不用空调,生活用水都是来自山上的泉水,清甜可口。
入夜,村民在桥上聊天休息,听着窗外小溪的流水和蛙鸣就能安心入眠。
清晨,随着鸡鸣和袅袅炊烟,古村在朝阳下苏醒。民宿的老板为我下了一碗面。吃完面,又是下一段的湘村发现!
下面是航拍的五宝田村。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c0324wlshkz&width=500&height=375&auto=0